各位網友:
不知“南溪在線”怎么啦!不再支持我從“螞蜂窩”《定坤的旅行紀念冊》中復制過來的圖片,只有請您再點擊鏈接,分享我旅游的快樂哈,不好意思哦!哈哈!


http://www.mafengwo.cn/i/755985.html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每當我讀到《望
廬山瀑布》這首詩歌時。李白把
廬山香爐峰小小的瀑布,作巨大壯觀的夸張,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寫出山高陡峭,水流直落,勢不可擋。 “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那暢快淋漓的詩句和博大恢弘的氣勢,總是激發起我美妙神奇的暢想。

我這篇游記就是請驢友們和我一道去這首詩歌作者的家鄉,到中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故鄉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他那富有傳奇色彩的生平。
四川省北部風景如畫。有終年積雪的高山,茂密的森林和夢幻般的溪流。融化的雪水逐漸匯集成一條條奔騰的江河,它們穿山越嶺,一路歡唱匯入長江。其中的一條 “涪江”,它流經一座美麗的城市——
四川省江油市。
江油市區西南15公里的青蓮鎮天寶山麓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故里。

李白故里廣場氣勢恢宏!



“詩仙”李白的故居的人文景觀長廊。

為了第二天最早攬勝李白故里,我們夜宿青蓮山莊,山莊那個美呀,有片片為證。心里那個樂啊,就別提了。嘿嘿!自己看房間設備設施!80大洋一天的標準間,是不是超值呀?!

開門見水哦,嘎嘎!


往下看,山莊 環境美吧?!




一代偉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經在上個世紀90年代親自為江油題寫了“李白故里”匾牌,并委托李鵬總理將題字贈送給江油。

李白碑林廣場氣派得很哦!

我國著名社會活動家、書法家
趙樸初先生專門為此題寫了“太白碑林”碑名。


碑林以園林為基調,注重傳統藝術與現代審美意識相結合,根據李白詩風的脈絡,分為“李白詩精品園”、“清風明月園”、“故園山水園”、“磨針尋夢園”、“.詩仙醉酒園”等五大部分。
“李白詩精品園”、

“清風明月園”、

“故園山水園”、

“磨針尋夢園”、

“.詩仙醉酒園”


李白一生中究竟寫了多少首詩歌,恐怕沒有人能夠說清楚。我們今天可以讀到的李白詩歌大約有九百多首。雖說李白生活在遙遠的唐代,然而他的詩歌在今天的讀者中依然廣為流傳。為了紀念這位大詩人,李白家鄉 的人們在他的故宅附近修建了“太白碑林”。

整個碑林以海內外歷代書畫名家創作的李白詩歌作品為內容,采用現代與傳統設計相結合的風格,倚山而建,構思新穎,氣勢恢宏,向游人展示優美的園林勝景,精湛的書法藝術和高超的石雕石石刻藝術,是一座宏揚李白文化主題的藝術園林。

如今太白碑林的石碑上篆刻的內容,都是精心挑選的歷代名家書寫的李白詩歌。整個碑林主要由“首碑廣場”、“巨碑廣場”、“梯碑”和“方柱碑”組成。

“首碑廣場”上聳立的十三座圓柱碑,象征著李白誕辰一千三百周年。碑身的設計借鑒了中國華表的造型,上面共刻有33首李白的詩篇。廣場地面上是半徑達23米的扇形碑,所以也叫做“扇形廣場”。它的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傳統的紙扇,十三個詞面碑組成一個巨大的扇子形狀,紅色的石料是扇骨,黑色的石碑是扇面,扇面上分別刻有十三首李白詩文。


“巨碑廣場”由長達80米的浮雕墻碑組成,巨大的青石壘起的石碑上分別篆刻著《夢游天姥吟留別》、《將近酒》和《蜀道難》三首李白詩歌中的名篇。

第一幅鐫刻的是大詩人
李白的《
夢游天姥吟留別》

【作品原文】 《夢游天姥(mǔ)吟留別》
?驼勫▂íng)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mǔ),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tāi)一萬八千丈(一作“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
謝公宿(sù)處今尚在,淥(lù)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zhuó)謝公屐(jī),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yǐn)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yù ),水澹(dàn)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luán)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jiē)。
惟覺(jué)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jì)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作品譯文】 我根據越人說的話夢游到了吳越,一天夜里,飛渡過了明月映照的鏡湖。鏡湖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謝靈運住的地方現在還在,清水蕩漾,猿猴清啼。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空中傳來天雞的叫聲。山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經晚了。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栗,使山峰驚顫。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
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老虎彈琴,鸞鳥拉車。仙人們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驚魂動魄,恍然驚醒起來而長長地嘆息。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人世間的歡樂也不過如此,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與君分別何時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游覽時就騎上它訪名川大山。我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心中郁郁寡歡,極不舒坦!
第二幅是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書法的《將近酒》

【作品原文】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作品譯文】 你沒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 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發, 年輕時候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時應當縱情歡樂, 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 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 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 快喝吧!別停下杯子。 我為你們高歌一曲, 請你們都來側耳傾聽: 鐘鳴饌食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 只希望長駐醉鄉不再清醒。 自古以來圣賢無不是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年宴設樂平關你可知道, 斗酒萬錢也豪飲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 快快去買酒來讓我們一起喝個夠。 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價錢昂貴的千金裘, 統統用來換美酒, 讓我們共同來消融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第三幅是祝枝山的狂草《蜀道難》

祝枝山的《蜀道難》草書長卷是難得的珍品,其中少了幾句,據說是酒醉后所書,卻正顯示其無拘無束的氣度,舒展縱逸,氣韻生動。祝枝山大家耳熟能詳,和唐伯虎一同被稱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其實他比唐寅大十歲,是唐寅的師長級人物。他名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號枝指生。在那個時代,他也是悲劇性的人物。他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5歲時就能書一尺見方的大字,9歲便能作詩文,被稱為“神童”。10歲已博覽群書,文章瑰麗,才智非凡。17歲即中秀才,32歲中舉人,但直到55歲才謀得一官半職,授
廣東興寧縣知縣,63歲任京兆應天府通判。由于不滿官場腐敗之風,一年后他就借故辭官,回故里度過殘年。
祝枝山草書珍品《蜀道難》,不好意思啊,也不全,我PS了一下,將就看哈!

【作品原文】 《蜀道難》
噫吁戲,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躔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虺,砰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作品譯文】 唉呀呀多么危險多么高峻偉岸! 蜀道真太難攀簡直難于上青天。 傳說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 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 自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 秦蜀被
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 西邊
太白山有飛鳥能過的小道。 從那小路走可橫渡峨嵋山頂端。 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 兩地才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 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 下有激浪排空紆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 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于攀援。 青泥嶺多么曲折繞著山巒盤旋, 百步之內縈繞巖巒轉九個彎彎。 可以摸到參井星叫人仰首屏息, 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坐下來長嘆。 好朋友呵請問你西游何時回還? 可怕的巖山棧道實在難以登攀! 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 雄雌相隨飛翔在原始森林之間。 月夜聽到的是杜鵑悲慘的啼聲, 令人愁思綿綿呵這荒蕩的空山! 蜀道真難走呵簡直難于上青天, 叫人聽到這些怎么不臉色突變? 山峰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 枯松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 漩渦飛轉瀑布飛瀉爭相喧鬧著; 水石相擊轉動象萬壑鳴雷一般。 那去處惡劣艱險到了這種地步; 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 為了什么要來到這個險要地方?
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 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難攻占。 駐守的官員若不是皇家的近親; 難免要變為豺狼踞此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膽地躲避猛虎; 傍晚你要警覺防范長蛇的災難。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 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你膽寒。 錦官城雖然說是個快樂的所在; 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 蜀道太難走呵簡直難于上青天; 側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嘆!
據說李白在二十幾歲時一揮而就,寫下了《蜀道難》這首氣象萬千的詩篇。當他帶著自己的作品遠赴
西安,求教于詩壇的老前輩賀之章時,老詩人連連拍案叫絕。驚嘆之余,對眼前的這位年輕詩人不禁刮目相看。
賀之章看到他的《蜀道難》,看第一句,馬上就大為吃驚!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呀。就大力吃驚。就稱贊這個李白說,你恐怕不是我們這個地上的人吧,你好象是謫仙人!爸喯伞币馑季褪钦f,是天上的仙人,被貶謫到,或者是用現在的話來說,是下放到人間來了,是一個仙人的化身。從此以后“謫仙”這兩個字,就跟了李白一生一世。

“梯碑” 人們在上山的臺階上,還會發現非常別致的“梯碑”,它是用黑色花崗石做成石碑,再鑲嵌在臺階的中央。


而臺階兩側是造型各異的“方柱碑”。流連在碑林之中,欣賞著李白的詩歌.人們感受到的是濃厚的文化氣息和流行的現代時尚。




碑刻的內容主要是歷代書畫名家書寫的李白詩歌和頌揚李白的楹聯詩文等近二千件創作精品,風格迥異,足以體現我國源遠流長的書畫藝術的深刻魅力,極具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吟誦太白碑林的神奇詩篇…我們相信“李白故里必將成為全球文化人一處心靈的家園,游覽李白故里將成為文化品位的象征。

李白祖籍在隴西,自稱“隴西布衣”,所以把他的故居叫隴西院。

山門氣勢雄偉,中門上豎匾用彩色瓷片鑲嵌“隴西院”三個大字,四周有五條浮雕
蟠龍護衛。

中門
對聯是:弟妹墓猶存莫謂仙人空浪跡,藝文志可考由來此地是故居”;

右門是“舊是謫仙棲隱處,恍聞昔日讀書聲”;

左門是:“太華直接青蓮宅,天寶遙看粉竹樓!

隴西院內原有太白、
文昌、蒼頡、地母四重殿宇,近年又修繕了隴風堂、序倫堂等建筑。讓你追尋詩人的遺跡,了解李白出生、成長的故事.隔著一千多年的風雨體會詩人當初辭親遠游、仗劍去國的沖天壯志:





繁華的現代都市生活已經遠離李白生活的那個年代。

李白出生在公元701年,與今天已經相隔了一千三百年之久。而八世紀的中國正逢唐代“貞觀之治”以后的“開元天寶”盛世,整個社會是一派前所未有的和平與繁榮的景象。李白是幸運的,四
川北部秀美的田園和綺麗的風光,以及唐代濃厚的文化氛圍,都為李白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盛唐文化那種兼容并蓄的偉大氣魄,那種無拘無束的自由精神.給詩人們的心理和氣質所帶來的影響,給詩歌創造所帶來的那種活力,真是不可低估的。因循守舊的習慣勢力在盛唐是沒有立足之地的。李白,又是適逢其時,走在這個新的潮流的前面。

李白字太白,祖籍隴西城紀人,也就是今天的
甘肅省
天水市的秦安縣。然而李自從小并不生活在
甘肅省,而是在
四川省江油市的青蓮鎮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

這里在唐朝時歸屬劍南道彰明縣的青蓮鄉,所以李白又自稱“青蓮居士”。

青蓮鎮天寶山腳下的“隴西院”就是李白的故居。人們敬仰這位大詩人,所以歷朝歷代的人們不斷地修繕他的故居,翠竹掩映下的老房子一直保存到今天。在隴西院附近,有一條默默流淌的小溪從北向南流過天寶山.今天的農家人依然還是靠它澆地洗菜。據說在中國婦孺皆知的“鐵桿磨成針”的成語故事就出在這里。當地人傳說李白小時候聰明過人.卻免不了好動貪玩。有一天,當李白玩耍時路過了這條小溪,恰好看到一個老婆婆正要把一根鐵棒磨成繡花針。李白吃驚之余悟出了深刻的道理,從此他發憤讀書,立志要成就一番大事業。

走近李白故居“隴西院”,盡管已過千年,但書墨香味還是撲鼻而來。
“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誦六甲就是學習天文地理這類知識。觀百家就是學習儒家經典和諸子百家的著作了呀。 !
他除了儒家的經典以外,除了一些兒童的啟蒙知識,天干地支吁,怎么計數呀,這些知識以外,他還讀了很多非儒家的,比如道家的、縱橫家的一些雜書,知識面是相當的廣喲。

這個石牛是國家一級文物,據考少年李白曾看著這塊石頭寫下了《詠石!芬辉,據說此詩在
臺灣每個兒童都會背:
此石巍巍活像牛,山中高臥幾千秋。
風吹遍體無毛動,雨打渾身有汗流。
芳草齊眉難入口,牧童扳角不回頭。
自來鼻上無繩索,天地為欄夜不收。

遙想當年李白在月光下.端坐在隴西院內秉燭夜讀的情景!芭f是謫仙體隱處,恍聞昔日讀書聲”!安桓腋呗曊Z,恐驚天上人”。

也許他的許多詩歌的創作靈感,正是孕育于這些富有詩意的夜晚,……!按簌i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小小的李白不甘寂寞,他的心目中已經立下了大鵬展翅九萬里的凌云壯志。

青蓮池里,漢
白玉的青年李白雕像傲然立于荷叢,衣袂臨風,極目遠眺,英姿勃發。把李白“直掛云帆濟蒼海”的豪邁氣概展露無余。

李白存世的唯一一幅公認真跡,

李白真跡長卷中歷代收藏者的評點,中間的瘦金體是宋徽宗親筆所書。

李白故里就說這么
多哈!
再說10月2號,我們欣賞
綿陽這座古老新城的情況哈。嘿嘿!
綿陽歷史悠久,人杰地靈。自公元前201年漢高祖設置涪縣以來,已有2200年歷史。
綿陽氣候宜人,土地肥沃,是
四川省重要的糧食、油料、生豬、蠶繭、水果生產基地。自然、旅游資源豐富。
綿陽城市秀美!



城市中的碧水古寺展新姿!



圣水古寺新貌



正在重建中的越王樓是中國歷史上四大名樓之一。越王樓位于
四川省
綿陽市區,始建于唐高宗顯慶年間的古越王樓,因時任綿州刺史的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貞而聞名于世,與
黃鶴樓、
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唐代四大名樓。 作為中國文化名樓之一的越王樓,規模宏大、富麗堂皇;謴椭亟ê蟮脑酵鯓牵瑲鈩菖c當年相比毫不遜色。99米的高度目前仍為全國仿古建筑之最(現今滕王閣高57.2米,
黃鶴樓高52.6米,鸛鵲樓高72米,
岳陽樓高32米);天下詩文收錄最豐富,共收錄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陸游等歷代大詩人題詠越王樓詩篇多達154篇(
黃鶴樓112篇,滕王閣86篇,
岳陽樓、鸛鵲樓雖有名詩文,但并不多),可謂“一座越王樓,半部中國文學史”;詩文作者檔次最高,除詩仙李白、詩圣杜甫外,還幾乎涵蓋唐代以后的著名詩壇泰斗,算得上“天下詩文第一樓”。
綿陽城市文化設施比較完善,教育園區眾多,西南科技大學讓我們欣賞了校園的美麗。









[此貼被定坤于2012-3-28 8:53:33編輯過]